ZIH

申万宏源王胜:这一轮牛市持续的时间会很长


“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上,而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反过来印证了中国竞争力的提升。”近日,申万宏源研究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就中国资产重估、“反内卷”等话题接受了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的采访。

  王胜表示,中国核心资产已经从过去以制造业中低端产业链环节为主,逐渐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在全球市场具备了足够的定价权。未来中国GDP增长速度虽可能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但中国企业的ROE(净资产收益率)将系统性提升,而中国企业盈利质量的提升又带动估值的上升,最终催生中国资本市场的牛市。

  中国资本市场必然迎来牛市

  券商中国记者:中国资产重估是今年的主流叙事之一,中国资产重估的核心驱动力到底是什么?

  王胜:去年9月开始,中国权益资产表现非常好,无论是港股、A股还是美股中概股,都呈现系统性上涨。本质逻辑在于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必然在资本市场有所映射,所以资本市场必然迎来牛市。

  从资本市场的具体表现来看,2022年启动的是“中特估”高分红行情体现出实物类资产的一轮重估。拥有上游资源的企业在未来世界秩序重构的过程中有独特的优势——实物资产的价值会愈发凸显。这是全球财政赤字货币化引发货币超发所带来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全球资产重估可能会进入第二阶段,即制造业的重估。制造业是把上游资源品转化为下游商品的中间过程,也是整个实物经济链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国制造业无疑占据核心地位,制造业的重估最终也必将体现为中国股票市场整体估值的系统性重估。

  券商中国记者: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中国资产重估还有哪些动力?

  王胜:出口外向型经济无疑是中国经济过去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2008年北美金融危机爆发并向全球蔓延时,国内不少学者在评估局势时普遍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外部市场商品需求未来可能会趋于疲软,于是中国聚焦于拉动效应显著的房地产产业链,之后房地产市场迎来系统性上涨,房地产产业链也实现了大规模发展。

  回首近20年历程,我们发现房地产行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总体波折比较大。反倒是当年被认为会走弱的外部需求,实则规模持续扩大,这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制造业恰恰高度契合中国自身的比较优势。

  这或许正是市场的选择,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上,而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又反过来印证了中国竞争力的提升。这种竞争力的提升,从过去以低价商品为主,到后来“中国制造”成为高质量的代表,再到如今以Labubu为代表的品牌商品崛起,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商品定价权的提升。

  券商中国记者:在今年中国资产重估的过程中,创新药、AI等主题不断涌现?这些板块轮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王胜:创新药、AI等领域的突破,有些人称之为“斯普特尼克时刻”,这意味着中国的创新已达关键节点,正迎来爆发窗口期,国家整体创新活力仿佛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源于中国多年的深厚积淀,制造业发展积累了足够的创新场景,工程师红利不断向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延伸,从而带来了整个科技领域的爆发式增长。

  进入这一阶段,科技的发展具体表现为AI与创新药产业的大发展。此外,以军工为代表的军品贸易的发展同样代表了中国竞争力的提升。传统互联网产业则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和载体转型,在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国家战略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些企业在大数据、算法、算力领域有大量投入,未来必将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核心动力,其盈利增长与股价表现都有很好的前景。

  中国资产在发展过程中,从过去以制造业低端产业链为主,逐渐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在全球具有足够的定价权。由此可能形成的格局是:GDP的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但中国企业的ROE会系统性上升,中国企业盈利质量的提升又带动估值的上升。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Theme By 爱墙纸

Copyright Your WebSite ZIH.COM.CN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2541号-1